2020年2月27日 學習強國平臺
在一起丨鄭大小伙援助武漢被央視報道,!“紙片人” 背后的故事更感人......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中,,公共衛(wèi)生學院婁曉民教授和其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援鄂醫(yī)療隊隊員,、感染科醫(yī)生,、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生婁昊,,就是一對活躍在抗疫戰(zhàn)場的黨員父子兵,。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婁曉民作為河南省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之一,先后帶領課題組成員對鄭州,、新鄉(xiāng),、信陽3個地市的廣大師生開展調研。2月9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其牽頭完成的調查報告以疫情專報的形式向全省教育系統發(fā)布。
準備完善 細致穩(wěn)妥才安心
2月2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婁昊的戰(zhàn)“疫”故事,,記錄了他在武漢一線為其他醫(yī)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當好“安全守護神”的點點滴滴,。
院感醫(yī)生站在污染區(qū)和清潔區(qū)的邊界,,確保每一位醫(yī)務人員防護到位后把他們送進病房,負責把醫(yī)護人員從污染區(qū)安全地接回來,被醫(y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作為一附院援鄂醫(yī)療隊唯一一名院感醫(yī)生,,自2月4日隨隊到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后,婁昊就肩負起了整個醫(yī)療隊46人穿脫防護服,、把控防護服質量的職責,。
婁昊從事防疫一線工作多年,繁瑣的防護服穿脫流程他早已牢記于心,,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婁昊利用去武漢在高鐵上的時間,為整支醫(yī)療隊講解“新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為大家達到后有序展開工作提供保障,。
抵達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之后,面對工作場地不熟,、防護物資的欠缺,、醫(yī)務人員疲憊等情況,他第一時間仔細梳理了包括患者出入口,、醫(yī)務人員出入口,,物資出入口、醫(yī)療廢物出入口在內的多個醫(yī)院出入口,,確保調配防護用品及時準確,。同行的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王宏民說:“我們都非常有信心,如果缺了什么東西他就給我們補上來,?!?/p>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qū)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y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在頻繁聽到由于防護工作做的不到位,而引起醫(yī)務人員裸露感染的痛心新聞之后,,婁昊的弦繃得更緊了,。
他盡力為每一位醫(yī)務人員穿戴號碼最合適的防護用品,用皮筋或者塑料袋保證鞋子不掉,,用透明膠帶粘牢手腕縫隙,。這些他摸索出來的小竅門,成為了每一位醫(yī)務人員可以交付后背,、安心奮戰(zhàn)的保障,。
不辭辛勞 碎片休息為放心
在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醫(yī)護人員一天有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為了保證一線同事的防控安全,,把好“防護屏障關”,,婁昊參與了全部4班的交接。每次交接班,,婁昊就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進艙人員穿戴防護品,再去污區(qū)外,,近距離,、一對一地逐步指導出艙人員無暴露脫除防護,而他自己只能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兒,。
睡眠時間每天不到6個小時,、每次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碎片式睡眠就成了婁昊的“新常態(tài)”。同行的一附鄭東院區(qū)綜合醫(yī)學部科護士長周紀妹說:“院感完全擔負著我們所有救援隊成員的安危,,所以他一天24個小時被生生隔成了好幾段,,他就是我們隊里面的紙片人,他的時間已經被撕成了小碎片,?!?/p>
緊張忙碌的工作、特殊的作息限制了婁昊與家人的聯系時間,。因不愿打擾他的工作,,婁昊的家人很少主動聯系他,基本都是等待著婁昊忙完工作后的那通電話,。
醫(yī)院每天晚上八點都會召開例會,,等到婁昊忙完醫(yī)護人員的防護工作后,通常都已經是晚上九點多或十點多,。這時候婁昊會給家人打個電話或者發(fā)個視頻,,向家人道聲平安,看看10個月的小女兒,,聊一聊各自的生活,。或者在下午休息的時候抽空打個電話,,即使只有七八分鐘,,也能給婁昊帶來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婁昊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要沖鋒在前,。大家需要我,我就應該出現在大家身邊,全力為大家保駕護航,;后方的好多親朋好友,、領導同事都以各種形式在關心著我,我也一定會好好的,,讓大家放心,,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p>
防疫戰(zhàn)斗 父子二人齊上陣
當婁昊在武漢一線全力以赴戰(zhàn)“疫”時,,他的父親婁曉民教授也在河南省內積極參與防疫行動,為全力保障后方家鄉(xiāng)的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婁曉民已經60歲了,,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從1985年開始參與省內各學校安全工作,,至今已有35年,。
他曾在2009年深入H1N1甲流一線地區(qū),參與過肺結核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有著豐富的防疫經驗,。在此次疫情阻擊戰(zhàn)中,婁曉民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河南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副組長,,與多位專家共同參與省內防疫工作。
疫情緊急,,刻不容緩,,婁曉民為了省內防疫工作可謂是盡心竭力:去往省內高校進行調研、處理學校衛(wèi)生問題,、整理上百萬師生的疫情認知調查報告,、做客河南電視臺回答“網上教學”熱點問題……很多時候,一場會要從下午兩點開到晚上九點,,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吃點餅干喝口水就繼續(xù)工作。婁曉民說:“在其位謀其政,,我要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身份,要承擔起一名共產黨員,、一個鄭大人的責任和擔當,。”
求是擔當,、嚴謹認真,,婁曉民以身作則,也把這樣的精神傳承給了兒子婁昊。婁昊常說:“我感謝父親,,他的專業(yè)精神和敬業(yè)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婁昊沿著父親的軌跡,,從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到一附院做了一名院感醫(yī)生,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婁昊告知父親自己主動要求上前線時,,婁曉民確實有些擔心,但更多的是對兒子的信任和期待,。他叮囑兒子:“防護在傳染病中極為重要,,責任重大。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其他醫(yī)護人員,,切忌馬虎大意,。”他說,,疫情防護是兒子的本職工作和職責所在,,他有責任把46個人全都安全帶回來,“疫情當前,,國家需要他上前線,,人民需要他守護!無論是作為共產黨員還是鄭大人,,他都義不容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婁氏父子始終用自己的執(zhí)著與堅持,,書寫著感人的故事,。
身為黨員,他們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不畏風險,,勇敢逆行;身為醫(yī)生,,他們切實承擔起鄭大醫(yī)學人的使命與擔當,,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積極貢獻鄭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他們堅信,,陰霾即將散去,春暖必會花開,。
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124876877777374852&item_id=17124876877777374852&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singlemessage
2020年2月27日 中國教育新聞網
鄭州大學:黨員父子齊上陣,,抗“疫”戰(zhàn)場展風采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中,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婁曉民教授和其兒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援鄂醫(yī)療隊隊員,、感染科醫(yī)生,、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生婁昊,就是一對活躍在抗疫戰(zhàn)場的黨員父子兵,。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婁曉民作為河南省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之一,先后帶領課題組成員對鄭州,、新鄉(xiāng),、信陽3個地市的廣大師生開展調研。2月9日,,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其牽頭完成的調查報告以疫情專報的形式向全省教育系統發(fā)布。
與此同時,,在父親積極為疫情防控調研奔走,、建言獻策的影響下,兒子婁昊也于2月4日毅然踏上了奔赴武漢前線的征程,,并于2月5日正式進駐武漢市江漢“方艙醫(yī)院”,,成為首批進駐的國家緊急醫(yī)學救援隊員。
2月2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婁昊的戰(zhàn)“疫”故事,,記錄了他在武漢一線為其他醫(yī)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當好“安全守護神”的點點滴滴,。
院感醫(yī)生站在污染區(qū)和清潔區(qū)的邊界,,確保每一位醫(yī)務人員防護到位后把他們送進病房,負責把醫(yī)護人員從污染區(qū)安全地接回來,,被醫(y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作為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援鄂醫(yī)療隊唯一一名院感醫(yī)生,自2月4日隨隊到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后,,婁昊就肩負起了整個醫(yī)療隊46人穿脫防護服,、把控防護服質量的職責。
婁昊從事防疫一線工作多年,,繁瑣的防護服穿脫流程他早已牢記于心,,為保證大家的安全,婁昊利用去武漢在高鐵上的時間,,為整支醫(yī)療隊講解新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為大家達到后有序展開工作提供保障。
抵達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后,,面對工作場地不熟,、防護物資的欠缺、醫(yī)務人員疲憊等情況,,婁昊第一時間仔細梳理了包括患者出入口,、醫(yī)務人員出入口,物資出入口,、醫(yī)療廢物出入口在內的多個醫(yī)院出入口,,確保調配防護用品及時準確。同行的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王宏民說:“我們都非常有信心,,如果缺了什么東西他就給我們補上來,。”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qū)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y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在頻繁聽到由于防護工作做的不到位而引起醫(yī)務人員裸露感染的痛心新聞后,婁昊的弦繃得更緊了,。
他盡力為每一位醫(yī)務人員穿戴號碼最合適的防護用品,,用皮筋或者塑料袋保證鞋子不掉,用透明膠帶粘牢手腕縫隙,。這些他摸索出來的小竅門,,成為每一位醫(yī)務人員可以交付后背、安心奮戰(zhàn)的保障,。
在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醫(yī)護人員一天有4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為保證一線同事的防控安全,,把好“防護屏障關”,,婁昊參與了全部4班的交接。每次交接班,,婁昊就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進艙人員穿戴防護品,再去污區(qū)外,,近距離,、一對一地逐步指導出艙人員無暴露脫除防護,,而他自己只能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兒。
睡眠時間每天不到6個小時,、每次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碎片式睡眠就成了婁昊的“新常態(tài)”,。同行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鄭東院區(qū)綜合醫(yī)學部科護士長周紀妹說:“院感完全擔負著我們所有救援隊成員的安危,所以他一天24個小時被生生隔成了好幾段,,他就是我們隊里面的紙片人,,他的時間已經被撕成了小碎片?!?/p>
緊張忙碌的工作,、特殊的作息限制了婁昊與家人的聯系時間。因不愿打擾他的工作,,婁昊的家人很少主動聯系他,,基本都是等待著婁昊忙完工作后的那通電話。
醫(yī)院每天晚上八點都會召開例會,,等到婁昊忙完醫(yī)護人員的防護工作后,,通常都已經是晚上九點多或十點多。這時候婁昊會給家人打個電話或者發(fā)個視頻,,向家人道聲平安,,看看10個月的小女兒,聊一聊各自的生活,?;蛘咴谙挛缧菹⒌臅r候抽空打個電話,即使只有七八分鐘,,也能給婁昊帶來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婁昊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要沖鋒在前,。大家需要我,,我就應該出現在大家身邊,全力為大家保駕護航,;后方的好多親朋好友,、領導同事都以各種形式在關心著我,我也一定會好好的,,讓大家放心,,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p>
當婁昊在武漢一線全力以赴戰(zhàn)“疫”時,,他的父親婁曉民教授也在河南省內積極參與防疫行動,為全力保障后方家鄉(xiāng)的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婁曉民已經60歲,,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從1985年開始參與省內各學校安全工作,至今已有35年,。
他曾在2009年深入H1N1甲流一線地區(qū),,參與過肺結核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有著豐富的防疫經驗,。在此次疫情阻擊戰(zhàn)中,婁曉民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河南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副組長,,與多位專家共同參與省內防疫工作。
疫情緊急,,刻不容緩,,婁曉民為了省內防疫工作可謂是盡心竭力:去往省內高校進行調研、處理學校衛(wèi)生問題,、整理上百萬師生的疫情認知調查報告,、做客河南電視臺回答“網上教學”熱點問題……很多時候,一場會要從下午兩點開到晚上九點,,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吃點餅干喝口水就繼續(xù)工作。婁曉民說:“在其位謀其政,,我要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身份,,要承擔起一名共產黨員、一個鄭大人的責任和擔當,?!?/p>
求是擔當、嚴謹認真,,婁曉民以身作則,,也把這樣的精神傳承給了兒子婁昊。婁昊常說:“我感謝父親,,他的專業(yè)精神和敬業(yè)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婁昊沿著父親的軌跡,,從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院做了一名院感醫(yī)生,也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婁昊告知父親自己主動要求上前線時,,婁曉民確實有些擔心,但更多的是對兒子的信任和期待,。他叮囑婁昊:“防護在傳染病中極為重要,,責任重大,。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其他醫(yī)護人員,切忌馬虎大意,?!彼f,疫情防護是兒子的本職工作和職責所在,,他有責任把46個人全都安全帶回來,,“疫情當前,國家需要他上前線,,人民需要他守護,!無論是作為共產黨員還是鄭大人,他都義不容辭,?!?/p>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婁氏父子始終用自己的執(zhí)著與堅持,書寫著感人的故事,。
身為黨員,,他們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不畏風險,,勇敢逆行,;身為醫(yī)生,他們切實承擔起鄭大醫(yī)學人的使命與擔當,,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積極貢獻鄭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鏈接:http://www.shuren100.com/Home/News/details/id/1504.html?from=singlemessage
2020年2月26日 大河網
戰(zhàn)“疫”英雄|鄭州大學:黨員父子齊上陣,,抗“疫”戰(zhàn)場展風采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中,公共衛(wèi)生學院婁曉民教授和其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援鄂醫(yī)療隊隊員,、感染科醫(yī)生、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生婁昊,,就是一對活躍在抗疫戰(zhàn)場的黨員父子兵,。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婁曉民作為河南省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之一,,先后帶領課題組成員對鄭州,、新鄉(xiāng)、信陽3個地市的廣大師生開展調研。2月9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其牽頭完成的調查報告以疫情專報的形式向全省教育系統發(fā)布。
與此同時,,在父親積極為疫情防控調研奔走,,建言獻策的影響下,兒子婁昊也于2月4日毅然踏上了奔赴武漢前線的征程,,并于2月5日正式進駐武漢市江漢“方艙醫(yī)院”,,成為首批進駐的國家緊急醫(yī)學救援隊員。
準備完善細致穩(wěn)妥才安心
2月2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婁昊的戰(zhàn)“疫”故事,,記錄了他在武漢一線為其他醫(yī)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當好“安全守護神”的點點滴滴,。
院感醫(yī)生站在污染區(qū)和清潔區(qū)的邊界,確保每一位醫(yī)務人員防護到位后把他們送進病房,,負責把醫(yī)護人員從污染區(qū)安全地接回來,,被醫(y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作為一附院援鄂醫(yī)療隊唯一一名院感醫(yī)生,,自2月4日隨隊到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后,,婁昊就肩負起了整個醫(yī)療隊46人穿脫防護服、把控防護服質量的職責,。
婁昊從事防疫一線工作多年,,繁瑣的防護服穿脫流程他早已牢記于心,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婁昊利用去武漢在高鐵上的時間,,為整支醫(yī)療隊講解“新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為大家達到后有序展開工作提供保障,。
抵達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之后,,面對工作場地不熟、防護物資的欠缺,、醫(yī)務人員疲憊等情況,,他第一時間仔細梳理了包括患者出入口、醫(yī)務人員出入口,,物資出入口,、醫(yī)療廢物出入口在內的多個醫(yī)院出入口,確保調配防護用品及時準確,。同行的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王宏民說:“我們都非常有信心,,如果缺了什么東西他就給我們補上來。”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qū)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y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在頻繁聽到由于防護工作做的不到位,而引起醫(yī)務人員裸露感染的痛心新聞之后,,婁昊的弦繃得更緊了,。
他盡力為每一位醫(yī)務人員穿戴號碼最合適的防護用品,用皮筋或者塑料袋保證鞋子不掉,,用透明膠帶粘牢手腕縫隙,。這些他摸索出來的小竅門,成為了每一位醫(yī)務人員可以交付后背,、安心奮戰(zhàn)的保障,。
不辭辛勞碎片休息為放心
在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醫(yī)護人員一天有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為了保證一線同事的防控安全,,把好“防護屏障關”,婁昊參與了全部4班的交接,。每次交接班,,婁昊就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進艙人員穿戴防護品,,再去污區(qū)外,,近距離、一對一地逐步指導出艙人員無暴露脫除防護,,而他自己只能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兒,。
睡眠時間每天不到6個小時、每次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碎片式睡眠就成了婁昊的“新常態(tài)”,。同行的一附鄭東院區(qū)綜合醫(yī)學部科護士長周紀妹說:“院感完全擔負著我們所有救援隊成員的安危,,所以他一天24個小時被生生隔成了好幾段,他就是我們隊里面的紙片人,,他的時間已經被撕成了小碎片,。”
緊張忙碌的工作,、特殊的作息限制了婁昊與家人的聯系時間,。因不愿打擾他的工作,,婁昊的家人很少主動聯系他,基本都是等待著婁昊忙完工作后的那通電話,。
醫(yī)院每天晚上八點都會召開例會,,等到婁昊忙完醫(yī)護人員的防護工作后,通常都已經是晚上九點多或十點多,。這時候婁昊會給家人打個電話或者發(fā)個視頻,,向家人道聲平安,看看10個月的小女兒,,聊一聊各自的生活,。或者在下午休息的時候抽空打個電話,,即使只有七八分鐘,,也能給婁昊帶來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婁昊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要沖鋒在前,。大家需要我,我就應該出現在大家身邊,,全力為大家保駕護航,;后方的好多親朋好友、領導同事都以各種形式在關心著我,,我也一定會好好的,讓大家放心,,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防疫戰(zhàn)斗父子二人齊上陣
當婁昊在武漢一線全力以赴戰(zhàn)“疫”時,,他的父親婁曉民教授也在河南省內積極參與防疫行動,,為全力保障后方家鄉(xiāng)的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婁曉民已經60歲了,,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從1985年開始參與省內各學校安全工作,至今已有35年,。
他曾在2009年深入H1N1甲流一線地區(qū),,參與過肺結核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有著豐富的防疫經驗,。在此次疫情阻擊戰(zhàn)中,,婁曉民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河南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副組長,,與多位專家共同參與省內防疫工作,。
疫情緊急,刻不容緩,婁曉民為了省內防疫工作可謂是盡心竭力:去往省內高校進行調研,、處理學校衛(wèi)生問題,、整理上百萬師生的疫情認知調查報告、做客河南電視臺回答“網上教學”熱點問題……很多時候,,一場會要從下午兩點開到晚上九點,,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吃點餅干喝口水就繼續(xù)工作,。婁曉民說:“在其位謀其政,,我要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身份,要承擔起一名共產黨員,、一個鄭大人的責任和擔當,。”
求是擔當,、嚴謹認真,,婁曉民以身作則,也把這樣的精神傳承給了兒子婁昊,。婁昊常說:“我感謝父親,,他的專業(yè)精神和敬業(yè)精神一直鼓舞著我?!眾潢谎刂赣H的軌跡,,從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到一附院做了一名院感醫(yī)生,,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婁昊告知父親自己主動要求上前線時,婁曉民確實有些擔心,,但更多的是對兒子的信任和期待,。他叮囑兒子:“防護在傳染病中極為重要,責任重大,。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其他醫(yī)護人員,,切忌馬虎大意?!彼f,,疫情防護是兒子的本職工作和職責所在,他有責任把46個人全都安全帶回來,,“疫情當前,,國家需要他上前線,人民需要他守護,!無論是作為共產黨員還是鄭大人,,他都義不容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婁氏父子始終用自己的執(zhí)著與堅持,,書寫著感人的故事,。
身為黨員,他們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不畏風險,,勇敢逆行;身為醫(yī)生,,他們切實承擔起鄭大醫(yī)學人的使命與擔當,,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積極貢獻鄭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他們堅信,陰霾即將散去,,春暖必會花開,。
鏈接:https://4g.dahe.cn/edu/20200226606044?from=singlemessage
2020年2月26日 大河客戶端
鄭大小伙援助武漢被央視報道!“紙片人” 背后的故事更感人......
疫情當前,,抗疫一線在哪里,,黨旗就飄揚在哪里,黨員干部的身影就活躍在哪里。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中,,公共衛(wèi)生學院婁曉民教授和其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援鄂醫(yī)療隊隊員、感染科醫(yī)生,、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生婁昊,,就是一對活躍在抗疫戰(zhàn)場的黨員父子兵,。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婁曉民作為河南省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之一,先后帶領課題組成員對鄭州,、新鄉(xiāng),、信陽3個地市的廣大師生開展調研。2月9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其牽頭完成的調查報告以疫情專報的形式向全省教育系統發(fā)布。
與此同時,,在父親積極為疫情防控調研奔走,,建言獻策的影響下,,兒子婁昊也于2月4日毅然踏上了奔赴武漢前線的征程,并于2月5日正式進駐武漢市江漢“方艙醫(yī)院”,,成為首批進駐的國家緊急醫(yī)學救援隊員,。
準備完善細致穩(wěn)妥才安心
2月2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婁昊的戰(zhàn)“疫”故事,,記錄了他在武漢一線為其他醫(yī)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當好“安全守護神”的點點滴滴。
院感醫(yī)生站在污染區(qū)和清潔區(qū)的邊界,,確保每一位醫(yī)務人員防護到位后把他們送進病房,,負責把醫(yī)護人員從污染區(qū)安全地接回來,被醫(y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作為一附院援鄂醫(yī)療隊唯一一名院感醫(yī)生,,自2月4日隨隊到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后,婁昊就肩負起了整個醫(yī)療隊46人穿脫防護服,、把控防護服質量的職責,。
婁昊從事防疫一線工作多年,繁瑣的防護服穿脫流程他早已牢記于心,,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婁昊利用去武漢在高鐵上的時間,為整支醫(yī)療隊講解“新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為大家達到后有序展開工作提供保障,。
抵達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之后,面對工作場地不熟,、防護物資的欠缺,、醫(yī)務人員疲憊等情況,他第一時間仔細梳理了包括患者出入口,、醫(yī)務人員出入口,,物資出入口、醫(yī)療廢物出入口在內的多個醫(yī)院出入口,,確保調配防護用品及時準確,。同行的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王宏民說:“我們都非常有信心,如果缺了什么東西他就給我們補上來,?!?/p>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qū)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y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在頻繁聽到由于防護工作做的不到位,,而引起醫(yī)務人員裸露感染的痛心新聞之后,,婁昊的弦繃得更緊了。
他盡力為每一位醫(yī)務人員穿戴號碼最合適的防護用品,,用皮筋或者塑料袋保證鞋子不掉,,用透明膠帶粘牢手腕縫隙。這些他摸索出來的小竅門,,成為了每一位醫(yī)務人員可以交付后背,、安心奮戰(zhàn)的保障。
不辭辛勞碎片休息為放心
在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醫(yī)護人員一天有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為了保證一線同事的防控安全,把好“防護屏障關”,,婁昊參與了全部4班的交接,。每次交接班,婁昊就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進艙人員穿戴防護品,,再去污區(qū)外,近距離,、一對一地逐步指導出艙人員無暴露脫除防護,,而他自己只能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兒。
睡眠時間每天不到6個小時,、每次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碎片式睡眠就成了婁昊的“新常態(tài)”,。同行的一附鄭東院區(qū)綜合醫(yī)學部科護士長周紀妹說:“院感完全擔負著我們所有救援隊成員的安危,所以他一天24個小時被生生隔成了好幾段,,他就是我們隊里面的紙片人,,他的時間已經被撕成了小碎片?!?/p>
緊張忙碌的工作,、特殊的作息限制了婁昊與家人的聯系時間。因不愿打擾他的工作,,婁昊的家人很少主動聯系他,,基本都是等待著婁昊忙完工作后的那通電話,。
醫(yī)院每天晚上八點都會召開例會,,等到婁昊忙完醫(yī)護人員的防護工作后,通常都已經是晚上九點多或十點多,。這時候婁昊會給家人打個電話或者發(fā)個視頻,,向家人道聲平安,,看看10個月的小女兒,聊一聊各自的生活,?;蛘咴谙挛缧菹⒌臅r候抽空打個電話,即使只有七八分鐘,,也能給婁昊帶來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婁昊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要沖鋒在前,。大家需要我,,我就應該出現在大家身邊,全力為大家保駕護航,;后方的好多親朋好友,、領導同事都以各種形式在關心著我,我也一定會好好的,,讓大家放心,,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p>
防疫戰(zhàn)斗父子二人齊上陣
當婁昊在武漢一線全力以赴戰(zhàn)“疫”時,,他的父親婁曉民教授也在河南省內積極參與防疫行動,為全力保障后方家鄉(xiāng)的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婁曉民已經60歲了,,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從1985年開始參與省內各學校安全工作,,至今已有35年,。
他曾在2009年深入H1N1甲流一線地區(qū),參與過肺結核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有著豐富的防疫經驗,。在此次疫情阻擊戰(zhàn)中,婁曉民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河南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副組長,,與多位專家共同參與省內防疫工作。
疫情緊急,,刻不容緩,,婁曉民為了省內防疫工作可謂是盡心竭力:去往省內高校進行調研、處理學校衛(wèi)生問題,、整理上百萬師生的疫情認知調查報告,、做客河南電視臺回答“網上教學”熱點問題……很多時候,一場會要從下午兩點開到晚上九點,,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吃點餅干喝口水就繼續(xù)工作,。婁曉民說:“在其位謀其政,我要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身份,,要承擔起一名共產黨員,、一個鄭大人的責任和擔當?!?/p>
求是擔當,、嚴謹認真,婁曉民以身作則,,也把這樣的精神傳承給了兒子婁昊,。婁昊常說:“我感謝父親,他的專業(yè)精神和敬業(yè)精神一直鼓舞著我,?!眾潢谎刂赣H的軌跡,從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到一附院做了一名院感醫(yī)生,,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婁昊告知父親自己主動要求上前線時,,婁曉民確實有些擔心,,但更多的是對兒子的信任和期待。他叮囑兒子:“防護在傳染病中極為重要,,責任重大,。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其他醫(yī)護人員,切忌馬虎大意,?!彼f,疫情防護是兒子的本職工作和職責所在,,他有責任把46個人全都安全帶回來,,“疫情當前,國家需要他上前線,,人民需要他守護,!無論是作為共產黨員還是鄭大人,他都義不容辭,?!?/p>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婁氏父子始終用自己的執(zhí)著與堅持,書寫著感人的故事。
身為黨員,,他們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不畏風險,,勇敢逆行,;身為醫(yī)生,他們切實承擔起鄭大醫(yī)學人的使命與擔當,,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積極貢獻鄭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他們堅信,,陰霾即將散去,春暖必會花開,。
鏈接:https://news.dahebao.cn/dahe/appcommunity/1502465?newsId=1502465&from=groupmessage
2020年2月26日 猛犸新聞
戰(zhàn)“疫”父子,!父親忙于疫情防控調研,兒子馳援武漢入方艙醫(yī)院
這是河南又一對戰(zhàn)“疫”父子:父親忙于疫情防控調研,,兒子馳援武漢入“方艙醫(yī)院”,。
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婁曉民,其子婁昊是一名公共衛(wèi)生學院畢業(yè)生,、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醫(yī)生,,此次疫情中成為鄭大一附院援鄂醫(yī)療隊隊員。
醫(yī)護人員的“安全守護神”
“院感醫(yī)生”是一個特殊的“工種”,。他需要站在污染區(qū)和清潔區(qū)的邊界,,確保每一位醫(yī)務人員防護到位后把他們送進病房,負責把醫(yī)護人員從污染區(qū)安全地接回來,,被醫(y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
作為一附院援鄂醫(yī)療隊唯一一名院感醫(yī)生,婁昊自2月4日隨隊到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后,,就肩負起了整個醫(yī)療隊46人穿脫防護服,、把控防護服質量的職責。
婁昊從事防疫一線工作多年,,繁瑣的防護服穿脫流程早已牢記于心,。利用去武漢在高鐵上的時間,他為整支醫(yī)療隊講解“新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為大家達到后有序展開工作提供保障,。
抵達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之后,面對工作場地不熟,、防護物資的欠缺,、醫(yī)務人員疲憊等情況,婁昊第一時間梳理了多個醫(yī)院出入口,確保調配防護用品及時準確,。同行的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王宏民表示:“我們都非常有信心,,如果缺了什么東西他(婁昊)就給我們補上來?!?/p>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從污染區(qū)出來,,所有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y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在頻繁聽到由于防護工作做的不到位,,而引起醫(yī)務人員裸露感染的痛心新聞之后,,婁昊的弦繃得更緊了。
婁昊盡力為每一位醫(yī)務人員穿戴號碼最合適的防護用品,,用皮筋或者塑料袋保證鞋子不掉,,用透明膠帶粘牢手腕縫隙。這些他摸索出來的小竅門,,成為了每一位醫(yī)務人員可以交付后背,、安心奮戰(zhàn)的保障。
在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醫(yī)護人員一天有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為了保證一線同事的防控安全,把好“防護屏障關”,,婁昊參與了全部4班的交接,。每次交接班,婁昊就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進艙人員穿戴防護品,,再去污區(qū)外,近距離,、一對一地逐步指導出艙人員無暴露脫除防護,,而他自己只能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兒。
因此,,睡眠時間每天不到6個小時,、每次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碎片式睡眠就成了婁昊的“新常態(tài)”。同行的一附鄭東院區(qū)綜合醫(yī)學部科護士長周紀妹說:“院感完全擔負著我們所有救援隊成員的安危,,所以他一天24個小時被生生隔成了好幾段,,他就是我們隊里面的紙片人,,他的時間已經被撕成了小碎片?!?/p>
校園安全的“瞭望兵”
如果說婁昊是醫(yī)護人員的“安全守護神”,,他的父親婁曉民此次戰(zhàn)“役”中可謂校園安全的“瞭望兵”。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婁曉民作為河南省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之一,,先后帶領課題組成員對鄭州、新鄉(xiāng),、信陽3個地市的廣大師生開展調研,。2月9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其牽頭完成的調查報告以疫情專報的形式向全省教育系統發(fā)布。
婁曉民已經60歲了,,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從1985年開始參與省內各學校安全工作,至今已有35年,。他曾在2009年深入H1N1甲流一線地區(qū),,參與過肺結核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有著豐富的防疫經驗,。在此次疫情阻擊戰(zhàn)中,,婁曉民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河南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副組長,,與多位專家共同參與省內防疫工作,。
疫情緊急,刻不容緩,。婁曉民一直奔波在省內防疫工作的路上:去往省內高校進行調研,、處理學校衛(wèi)生問題、整理上百萬師生的疫情認知調查報告,、做客河南電視臺回答“網上教學”熱點問題……很多時候,,一場會要從下午兩點開到晚上九點,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吃點餅干,、喝口水就繼續(xù)工作。
婁曉民說:“在其位謀其政,,我要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身份,,要承擔起一名共產黨員、一個鄭大人的責任和擔當,?!?/p>
據悉,,當婁昊告知父親自己主動要求上前線時,婁曉民確實有些擔心,,但更多的是對兒子的信任和期待,。他叮囑兒子:“防護在傳染病中極為重要,責任重大,。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其他醫(yī)護人員,,切忌馬虎大意?!?/p>
婁曉民說,,疫情防護是兒子的本職工作和職責所在,他有責任把46個人全都安全帶回來,,“疫情當前,,國家需要他上前線,人民需要他守護,!無論是作為共產黨員還是鄭大人,,他都義不容辭”。
鏈接:http://mengma.jinbw.com.cn/queryNewsStringById.do?newid=12078656&flag=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20年2月28日 鄭州日報客戶端
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院感醫(yī)生婁昊: 全力守護一線醫(yī)務人員安全
院感醫(yī)生,,站在污染區(qū)和清潔區(qū)的邊界,,確保每一位醫(yī)務人員防護到位,負責把他們送進病房,、從污染區(qū)安全地接回來,,被醫(y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
在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作為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唯一一名院感醫(yī)生,,婁昊肩負著整個醫(yī)療隊46人的安全職責。2月2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他的戰(zhàn)“疫”故事,,記錄了他在武漢一線為其他醫(yī)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當好“安全守護神”的點點滴滴,。
婁昊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醫(yī)生,,已在防疫一線工作多年,煩瑣的防護服穿脫流程他早已牢記于心,。自2月4日隨隊到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以來,,婁昊一直負責醫(yī)療隊46人穿脫防護服、把控防護服質量的工作,。盡力為每一位醫(yī)務人員穿戴號碼最合適的防護用品,,用皮筋或者塑料袋保證鞋子不掉、用透明膠帶粘牢手腕縫隙……這些,,是婁昊摸索出來的小竅門,,也是每一位醫(yī)務人員可以交付后背,、安心奮戰(zhàn)的保障。
在武漢江漢方艙醫(yī)院,,醫(yī)護人員一天有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為了保證一線同事的防控安全,把好“防護屏障關”,,婁昊參與了全部4班的交接,。每次交接班,婁昊就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進艙人員穿戴防護品,,再去污區(qū)外,近距離,、一對一地逐步指導出艙人員無暴露脫除防護,,而他自己只能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兒,。睡眠時間每天不到6個小時,,每次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碎片式睡眠就成了婁昊的“新常態(tài)”。
當婁昊在武漢一線全力以赴戰(zhàn)“疫”時,,他的父親婁曉民教授也正在河南積極參與省內的防疫行動,,為全力保障后方家鄉(xiāng)的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副組長的婁曉民,,一遍遍地叮囑兒子:“防護在傳染病中極為重要,,責任重大。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其他醫(yī)護人員,,切忌馬虎大意,,把46個人全都安全帶回來,是你的責任,!”
鏈接:https://zzrb.zynews.cn/html/2020-02/28/content_1144585.htm
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08-06 11:21:07